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与队伍建设>>队伍建设
法学名师进检察 | 车浩教授莅临讲授刑民交叉理念 助力呼和浩特刑事检察提质增效
时间:2025-09-28  作者:  新闻来源:呼和浩特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  【字号: | |

车浩教授莅临讲授刑民交叉理念

助力呼和浩特刑事检察提质增效

刑事案件与民事纠纷边界日益复杂,刑民交叉案件成为司法实践难点,检察办案迎来新挑战。未名湖畔的法学理论与青城检察实践相遇,刑民交叉这一法学难题在检察官的日常办案中有了新解。




9月26日下午,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部门举办业务专题培训,邀请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第九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知名刑法学者车浩教授就“刑民交叉的理念与适用”进行深入讲解。此次培训旨在提升全市刑事检察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并特邀市公安局相关办案人员一同参训,共同应对日益复杂的刑民交叉案件挑战。




深研法理根基:法律体系及概念的逻辑梳理


培训伊始,车浩教授从宏观层面梳理了行刑关系、刑民关系的复杂脉络,更通过一系列生动而典型的案例,将抽象的法理融汇于具体的司法情境之中,为我们清晰地揭示了不同法律部门在交叉地带的内在逻辑与价值权衡。


车浩教授从逻辑关系、概念理解、规范适用等角度切入,强调法律体系的逻辑并非封闭的概念堆砌,而需在规范与事实的对应中得以呈现,他从多方面讲授了司法机关面对各种疑难复杂、争议较大的案件时,应当如何应对和处理,为一线检察人员破解实务难题提供了创新思路。



直面实务难点:刑民交叉案件的专业解读


车浩教授从民法与刑法的双向影响、民刑边界等不同视角系统阐述了刑民交叉案件的基本原理和判断标准。他结合多年研究成果和参与立法论证的经验,深入分析了刑民交叉案件产生的深层原因和发展趋势。


车浩教授指出,刑民交叉案件的核心在于厘清两大部门法的评价边界与互动关系,而非简单套用单一处理规则。针对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先刑后民”、“刑民并行”等处理模式,车浩教授从法理基础和实务效果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打破了“刑民评价绝对分离”的误区,凸显了法律适用的实质合理性。


车浩教授的解读始终贯穿“法律与时俱进”的核心理念,为检察人员提供了清晰的办案思路。



提升实战能力:办案技巧与方法论指导


本次培训重点关注提升刑事检察业务实战能力。车浩教授结合多个代表性案例,从犯罪动机、犯罪构成等方面传授了刑民交叉案件的具体办案技巧和方法论。


“刑民交叉案件要求检察官具备更强的综合判断能力”,车浩教授通过案例推演,引导参训人员思考如何在具体案件中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性指导刑事办案


培训内容紧密围绕刑事检察工作实际需求,针对办案中常见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车浩教授重点讲解了诈骗犯罪案件中典型的刑民交叉问题,从立法目的和法律解释角度提供了专业见解,帮助检察人员更好地把握罪与非罪的界限。


车浩教授的授课旁征博引、论述深刻,以法学理论与实践贯通的方式,为全市刑事检察人员带来了一场充满思辨的学术盛宴、思想盛宴,对全市检察机关严格依法办案、公正司法,找到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最优解,不断提高检察履职质效,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强化业务建设:提升刑事检察专业水平


此次培训是加强我市刑事检察专业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我院响应“法学名师进检察”活动的积极尝试。通过邀请顶尖法学专家授课,帮助刑事检察人员更新司法理念,提升办理复杂案件的能力。下一步,刑事检察部门将继续聚焦实战需求,以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刑事检察队伍为目标不断奋进。



培训采用视频会议形式覆盖全市检察机关,主会场设在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各基层院设立分会场。全市刑事检察部门员额检察官、检察官助理等200余人参加培训。本次培训还特别邀请了市公安局的办案人员共同参与。这种跨部门联训模式,促进了侦检双方在刑民交叉这一复杂领域形成更多的共识,对于统一执法尺度、加强协作配合、提升案件整体质效具有重要意义。


参训人员普遍反映,此次培训内容充实、针对性强,对解决实际办案中的疑难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提升刑民交叉案件办理质效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