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刑罚执行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第六届新时代检察宣传周之际,“执检心路”栏目与您见面。一线刑事执行检察人员分享心路历程,记录新时代检察人深化刑罚执行监督、捍卫司法公正的实践与思考。请大家和我们共同见证这份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检察力量。
铁门缓缓开启,脚步声在监区走廊里格外清晰。这不是普通的巡查,而是看守所巡回检察的“出诊”时刻——一支带着法律温度与监督锐度的队伍,正以心为听诊器,捕捉着监管执法的每一次细微脉动;以脚步为量尺,丈量着公平正义在高墙之内的每一寸延伸。侧耳倾听,于无声处辨“脉象”。看守所的脉搏,藏在最不显眼的细节里。巡回检察官的“听诊”,从踏入监区的那一刻就已开始:仔细查看在押人员的床铺是否整洁、衣物是否保暖,是关注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脉象”;逐页核对提讯登记与律师会见记录,是监测诉讼权利落实的“关键体征”;驻足医务室,核对药品保质期与病历书写规范,是守护健康权的“重要指标”。
他们曾在深夜调阅监控,只为查清一名在押人员反映的“牢头狱霸”情况;曾反复比对伙食采购单与实际留样,确保“营养标准”不打折扣;曾耐心倾听老年在押人员的方言诉求,找来“土翻译”逐字记录下申诉意愿。这些看似琐碎的“望闻问切”,实则是在为监管执法“精准画像”,让每一项权利保障都经得起推敲,让每一次执法行为都晒在阳光下。
脚步为笔,于实处绘“公正”。巡回检察的脚步,从不是走马观花的“打卡”。为了核实一份同监室人员的证言,他们会在监区与驻所检察室之间反复沟通;为了推动一项安全隐患的整改,他们会带着专业人员多次现场督办;为了确保未成年在押人员的特殊保护措施落地,他们会专门走访未检部门寻求联动方案。在提讯室里,他们一边监督讯问程序合法性,一边提醒在押人员“你有权申请法律援助”;在整改反馈会上,他们既严肃指出“监控盲区”等问题,也肯定“心理疏导室”的暖心设置。每一步踏下的力度,都藏着“既监督又支持”的智慧——既要让监管执法不越轨,也要为规范管理添助力。
初心为墨,于坚守中显“担当”。高墙之内的巡回,考验的是定力,彰显的是担当。当别人在午休时,他们可能正在核对堆积如山的台账;当节假日来临,他们或许还在研判职务犯罪、违法违纪线索;当面对不理解的目光时,他们始终用“法律条文”回应质疑,用“整改实效”赢得信任。这些脚步,踏过了酷暑寒冬,走过了日复一日的坚守,最终留下的,是在押人员“诉求有人听、权利有保障”的安心,是监管民警“执法有规范、工作有方向”的清晰,是社会公众“高墙内也有公正”的信赖。这便是看守所巡回检察的意义:让监督穿透围墙,让正义触手可及,让每一次“巡回”都成为法治进步的注脚。
巡回的脚步不会停歇,因为高墙内的脉搏需要持续关注;守护的初心不会改变,因为公平正义的刻度容不得丝毫偏差。那些用心感悟的脉动、用脚步丈量的执着,终将在监管场所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通往法治文明的坚实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