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刑罚执行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第六届新时代检察宣传周之际,“执检心路”栏目与您见面。一线刑事执行检察人员分享心路历程,记录新时代检察人深化刑罚执行监督、捍卫司法公正的实践与思考。请大家和我们共同见证这份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检察力量。
从事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的第六个年头,清晨的阳光还未完全驱散薄雾,我依然习惯每天早点到岗。推开办公室的门,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打开检察业务应用系统时轻微的启动音,以及那从一排排金属卷宗柜里散发出的、混合着纸张与时光的独特味道,已然成了我最熟悉、最安心的“早安问候”。作为单位里的一名聘用制书记员,我深知自己的名字不会出现在那些正式、庄重的法律文书落款处,但指尖在键盘上敲击的每一个名字、核查的每一串编号、录入的每一项细节,都如同精密的刻刀,在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幽深的脉络里,一笔一划地刻下了检察监督不可或缺的、细密而坚实的纹路。这些痕迹虽无声,却汇聚成监督之网的经纬。

犹记得第一次跟随检察官走进看守所那道森严的大门,进行例行检察的情景。那时的我,紧张得手心沁汗,目光所及之处,只觉得一切似乎都规整有序,根本看不出门道,更别提发现潜在的问题了。时光是最好的老师。如今,随着步履一次次踏入高墙之内,目光一遍遍扫过监舍、食堂、医疗室、活动区,那些曾经陌生的流程、环节和细节,渐渐变得清晰可辨。我学会了如何从日常管理记录中捕捉异常,如何在与在押人员有限的交流中体察其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更重要的是,我内心日益深刻地懂得:每一个冰冷的监舍门牌号背后,都关锁着一个鲜活的人生,牵连着一个家庭的悲欢。这份认知,让每一次检察都带着沉甸甸的温度。

昨天下班时分,步履轻松地穿过单位的小院,蓦然发现角落里那几株不知名的花,又悄然绽放了。回到办公桌前,我将当日整理好的电子卷宗逐一归入对应的月份文件夹。屏幕上,整齐排列的文件图标矩阵,在渐暗的天光映衬下,宛如一方方被精心划分的“责任田”。我的目光缓缓扫过——这一片“田地”里,曾经生长出对减刑案件的细致审查报告;那一块“沃土”上,收获过重大案件侦查终结意见书;还有那里,记录着对监管违法行为的及时纠正……凝神间,一个念头如花般在心底绽放:原来,法律监督的种子,并非在某个宏大的时刻突然降临,而是早已在那上百份亲手送达的在押人员权利义务告知书的字里行间,在那无数次往返于看守所各个角落的巡回检察足迹里,在那日复一日、看似琐碎的录入与核查中,悄然地、坚韧地扎下了根须,无声汲取着责任与信念的养分。
如今,无论是在看守所仰望高墙之上的四角天空,还是在案牍劳形后抬头望向窗外的天边,都会觉得那是一抹检察蓝。不,那已不仅仅是一种色彩,它浸润了我的呼吸,沉淀在我的骨血深处。恍然发觉,自己仿佛已成为一枚会呼吸的检察徽章——虽非正式佩戴于胸前,却已将那份守护公正、监督权力的蓝色印记,深深融入每一次心跳与每一次履职之中,在平凡岗位上折射着法律监督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