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每逢国庆,我们总会沉醉于祖国的壮丽山河——从层林尽染的山林到碧波荡漾的湖畔,从广袤无垠的草原到清澈蜿蜒的溪流,每一寸土地都是华夏儿女心中的骄傲。
但你是否知道,这些美景背后有一群“隐形守护者”?他们不是登山者,却常为调查徒步山野;不是环保志愿者,却对每一株草木、每一条河流的安危格外牵挂。他们,就是奔走在环资案件一线的检察官。
今天,我们用一组组镜头,带你看见“检察蓝”如何为“生态绿”保驾护航。
镜头一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
从 “毒渣遍地” 到 “安全处置”
非法倾倒危险废物
2023年底,马某某等人从河北跨省拉运危险废液,在商都县洛利公司村附近非法倾倒约80余吨,面积约1850平方米。因涉及跨省非法转运倾倒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案件办理难度大,呼和浩特铁路运输检察分院提级办理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为防止二次污染,磋商阶段要求行政机关15日内做应急处置。其后精准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开展鉴定并投入48.9万元进行全方位生态修复治理。该案通过个案办理转化类案监督并推动溯源治理,向生态环境、交通运输部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并获评2024年度全区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同时向危险废物来源地河北省跨省移送公益诉讼法律监督线索。
2023年6月,胡某某与武某某在无任何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资质的情况下,共同商议在达拉特旗某县私自生产荒酸二甲酯(药品中间介质)牟利。2023年9月至11月期间共生产荒酸二甲酯30余吨,获利数十万元。其固体废物及废水未经任何处理,随意倾倒偷排,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2024年9月,呼和浩特铁路运输检察院联合达拉特旗生态环境局等四家行政机关,召开特别听证会,邀请行业领域专业人员对生态修复方案的可行性展开研讨,并形成听证意见。检察官通过释法说理,动员嫌疑人家属积极缴纳“生态修复保证金”。目前,危险化学品原料存量已通过第三方专业处置,厂区爆炸风险彻底排除,山沟内受污染土壤也得以修复。
镜头二
非法占用农用地
从“滥砍乱伐”到“新苗挺立”
非法开垦林地
2022年秋,香某某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乌兰布和沙漠边缘,非法开垦占用林地14.64亩,并于2023年5月在所开垦林地内覆盖地膜、铺设滴灌设备,种植农作物葵花。后经鉴定,香某某非法开垦林地种植向日葵,致使林地上原有植被毁坏,改变林地用途林地,毁坏程度严重,其行为经检察机关审查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包头铁路运输检察院从生态修复实际效果角度出发,督促案件当事人补植复绿,修复受损生态,让林地重新返青复绿。
非法开垦草原
2020年至2024年,孙某某在其子杨某某位于乌拉盖管理区的牧业点养牧期间,为种植饲草料喂养牲畜,未经批准擅自雇用他人使用农业机械,采取逐年扩耕的方法,陆续非法开垦该牧业点西北侧原有的天然草原29.8亩,用于种植燕麦草,造成原有植被生态服务功能损失价值3.83万元。此外,另有张某某于2019年至2024年期间,在乌拉盖管理区巴彦胡硕镇温都尔敖包村秦家沟养牧期间,陆续非法开垦其本人等22户村民连户承包经营的两处国有天然牧草地37.68亩,用于种植青贮玉米及青燕麦,造成原有植被生态服务功能损失价值5.57万元。乌拉盖管理区草原资源宝贵,生态系统极其脆弱,非法开垦行为容易造成荒漠化和沙化,为有效推动相关生态损害问题得到解决,集宁铁路运输检察院积极落实“一案双查”,强化刑事与公益诉讼案件协同办理,就草原损害问题向当地林业和草原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及时开展生态修复治理。
非法开垦草原
巴林草原是科尔沁草原的组成部分,广阔的草原和山地上生长着150多种植物和数十种野生动物。2023年4月,刘某某未经相关行政机关审批,擅自开垦巴林右旗查干诺尔镇达巴嘎查东侧草场种植葵花,造成56.5亩天然牧草地被严重毁坏。为避免因非法开垦行为导致水土流失、沙化趋势的严重后果,通辽铁路运输检察院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草,涉案草地已得到有效恢复。2025年,该院通过类案监督的方式,督促地方有关行政机关恢复草地2392亩,有效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镜头三
非法采挖兴安杜鹃
从“花海凋零”到“杜鹃绽放”
非法采伐、损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2024年5月,孟某某在无林业主管部门合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使用铁镐非法采挖野生兴安杜鹃树2株,准备移栽于自家庭院。经鉴定,野生兴安杜鹃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海拉尔铁路运输检察院受理该刑事案件后,发现孟某某真诚悔罪,如实供述罪行,自愿认罪认罚,同时,涉案野生杜鹃已移载回采挖地,并已存活,未对野生兴安杜鹃造成损害。在通过公开听证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后,该院公开宣告送达不起诉决定书,同时联合大兴安岭公安分局大杨树分局及鄂伦春自治旗公安局、检察院和大杨树林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保护兴安杜鹃的普法宣传,通过以案释法倡导人民群众共同守护美丽的兴安杜鹃和美好的生态环境。该案例被《法治日报》《内蒙古法制报》专题报道。
“大美河山,我来守护”,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检察人刻在心底的承诺。从一条河的清澈,到一座山的翠绿;从一片田的丰收,到一方人的安心,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生态卫士”的担当,让“检察蓝”成为守护“生态绿”最坚实的底色。
这个国庆,让我们向每一位守护山河的检察人致敬!也愿我们共同珍惜这份美好,一起为祖国的绿水青山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