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公平正义可听可见 检察温度可感可触——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召开2022-2023年检察听证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12-11  作者:  新闻来源:呼市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  【字号: | |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大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的新期待新要求,通过检察听证推动公平正义可感可触,12月8日,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召开2022-2023年检察听证工作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2022-2023年检察听证工作白皮书》《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检察听证典型案例》,发布会由市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陈方圆主持,市院党组副书记、提名副检察长荣海燕、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梁群、案件管理办公室负责人高丽发布相关内容。新华网、央广网、法治日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等10余家媒体,市检察院各部门负责人,各基层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主任参加新闻发布会。会上,对全市检察机关15名优秀听证员进行表彰,优秀听证员代表市政协委员、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内蒙古分所主任李强做发言。

2022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按照上级检察机关的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落实“应听证尽听证”的工作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扎实推进检察听证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检察机关开展检察听证1037件次,数量位居全区首位。案件类型覆盖“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充分发挥了检察听证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治理、落实司法为民、提升检察公信力的重要作用。

一、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示范引领。一是建设制度“防火墙”,绘好工作“路线图”。全市检察机关深化建章立制,促进长效常治,推动检察听证工作规范化开展。二是用好考核“指挥棒”,找准激励“风向标”。围绕“争全区第一、创全国一流”工作目标,制定年度公开听证工作计划,实施“月通报、季考评”制度,及时分析通报两级院、各业务条线检察听证开展情况,有效提升思想上的重视度、行动上的执行度。三是激发“头雁效应”,引领“群雁齐飞”。两级院院领导带头转变理念、深化认识,推动检察听证工作深入开展。两年来,院领导主持听证307件,占比48.70%。其中,检察长(一把手)主持听证158件,占比15.24%。两级检察院各业务条线积极探索、躬身实践,检察听证工作蔚然成风、渐成常态。

二、围绕中心工作,回应社会关切。一是突出优化营商环境。对58件涉企业合规案件进行听证,通过检察听证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促使涉案企业合规经营、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新城区检察院对某职务犯罪案件开展异地协作合规,助力企业合规整改、规范运营,为推动跨区域企业合规提供了实践样本。二是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发挥公开听证助推生态环境保护作用,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注重提升典型案件听证影响力,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赛罕区检察院充分发挥“刑事打击+公益诉讼+生态环境修复”检察职能,积极探索生态系统损害修复方式,通过认购海洋碳汇方式对被损害的海洋生态进行替代性补偿,信息《认购“蓝碳” 修复受损海洋生态》被最高检微信公众号转载。三是突出文化遗产保护。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通过检察听证促使有关部门形成合力,助推文化遗产保护。托县检察院推进保护黄河流域文化和自然遗产,就东胜卫故城遗址保护问题召开听证会,向有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治理遗址周围环境脏乱差问题,信息报道《百年故城焕新颜》被检察日报转载。四是突出民生福祉保障。全市检察机关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以检察听证为着力点,瞄准“关键小事”,撬动“民生大事”。和林县检察院增强对弱势群体保护,召开民事支持起诉案拟化解争议公开听证会,当好农民工群体的“护薪人”。

三、打破专业壁垒,实现精准监督。一是巧用科技“外脑”提质增效。全市检察机关大力发展数字检察,让智慧检务为检察听证工作注入源头活水。依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促进检察听证工作智能化,以数字赋能监督,促进社会治理。自主研发“青检听证”微信小程序,对工作人员分类管理,依申请科学随机选取听证员,全市检察听证数据图表化展示,实现检察听证工作全流程可视化、智能化、数字化。二是善用人才“外智”答疑解惑。全市检察机关共建立6个听证员库,涵盖253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律师以及审计、会计、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听证员均充分发表意见,其中采纳多数听证员意见的案件929件,占比89.59%,听证员库“政治属性、法治属性、人才属性”作用发挥明显,为案件公正处理案结事了人和提供强大助力。三是活用监督“外力”规范提升。全市检察机关主动接受各类监督,倒逼听证工作规范化开展。全市检察机关共邀请听证员2792人次参加检察听证会。其中,人大代表293人次,占10.49%;政协委员289人次,占10.35%;人民监督员583人次,占20.88%;当事人所在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代表及有关技术专家、法学教授等社会各界人士1193人次,占42.73%,各类监督促进检察听证工作不断优化。

四、做优听证服务,传递为民温度。一是创新听证方式,优化听证服务。充分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不断丰富听证模式,主动将检察听证室“搬到”群众居住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二是强化释法说理,做好矛盾化解。围绕“案结事了人和”目标,凝聚各方合力,耐心释法说理,使检察听证成为群众身边的“法治课”。三是扩大听证影响力,深化检务公开。做好听证公告,通过门户网站、新媒体及公告栏线上线下发布听证工作公告,促进检务公开。做好直播听证,对一些社会影响力大、人民群众关注程度高的案件,通过12309中国检察网进行直播,积极回应群众关注,两年来,举行听证直播案件25件。做好新闻宣传,通过媒体报刊、两微一站,积极宣发检察听证案例报道及典型经验做法,增进人民群众对检察公开听证工作的认同感。全市检察机关多篇信息在国家级、自治区级平台发表,国家级媒体检察日报刊载《检察听证里的拳拳为民心》,整版报道全市检察机关听证工作经验做法;呼市检察院典型案例报道《做好检察听证“精装修” 打造矛盾化解“样板间”》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创办的《人民监督》杂志刊载;《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以“四个一”推动检察听证高质量发展》被自治区检察院官网转载。

检察听证既是回应当事人诉求,促进矛盾化解的有效载体,也是培养和提升检察人员办案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全市检察机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检察听证工作,持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检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