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为进一步向全区检察工作“三年一大变”目标迈进,持续深化人才强检战略,加快推进高层次检察领军人才队伍建设,近日,自治区检察院组织开展了第五批全区检察业务专家评审工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批全区检察业务专家评审综合考虑全区实际情况,与前几批评审相比,在评审条件、评审名额、评审规则等方面都有较大改进,旨在将具备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培养潜质的检察官纳入全区检察业务专家库,做大高层次检察领军人才“蓄水池”,推进全区检察工作高水平发展。
此次评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政治引领、德才兼备,突出理论实践并重,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公认原则,设置普通犯罪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汉蒙双语等15个类别,专业评审、综合评议等8个环节,全面考察参评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邀请相关业务专家组成专业评审组,进行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
书面评审是静态的,现场答辩是动态的。这释放了一个信号,评审对象的专业功底、业务水准和办案能力、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要过硬,政治素质、人文素养、心理素质,以及案件研判能力、法律适用能力、释法说理能力更要过硬。
现场答辩环节,评审对象先进行案事例汇报,评委结合汇报情况进行提问,最后进行量化评分。“如何高质效办理国家赔偿监督案件”“汇报的案例中提到用专家意见替代鉴定意见,专家意见属于什么类型的证据,如何审查认定专家意见”,有的评委提出开放性问题,有的评委围绕案例提出具体疑问,评审对象认真思考、沉着应对、精彩答辩。
“很荣幸参加全区检察业务专家评审,内心非常激动,也借此机会对自己二十余年检察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达到补短板、开眼界、促提升的目标。”全国模范检察官、乌拉特后旗检察院检察长孙凯说。
书面评审环节,每位评委认真翻阅评审材料,对评审对象个人履历、工作实绩、学术成果等方面,参考学历层次、专业经历、获奖情况,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或完成相应重要业务工作的数量、难度、效果,理论成果的发表层次、对检察工作的意义以及社会影响等综合进行量化评分。
“书面评审侧重于案件办理能力与学术研究能力。司法实践能力强和学术水平高是评审对象在该环节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评委、第四批全区检察业务专家、自治区检察院第九检察部副主任丁先桂说。
全区检察业务专家是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主力军,是检察理论研究和检察教育培训的排头兵,是检察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
评审对象中,从检时间最长的达32年,她就是自治区检察院翻译处处长包英兰。32年的检察生涯中,有27年都在基层办案一线,她恪守“小案考验真功夫,办案关乎人生路”的信条,累计办理案件1000余件。同时,她深知发现问题靠“眼力”,解决问题靠“笔力”,完成研究成果和工作课题12篇,走好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道路。
“此次评审注重深学细悟新思想、新理念,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真正做到了用成果评能力,用业绩来选人。”评委、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专家黄凯说,他深刻感受到这次评审对打造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检察专业人才高地的重要意义。
评出检察业务专家只是完成了“上半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写好“下半篇文章”。下一步,自治区检察院将在检察业务专家的接续培养、后续使用、促进提高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人才梯队效应,服务、推动实现内蒙古检察工作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