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对非法买卖活体河豚当事人没收违法所得,并进行罚款。”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检察院收到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来的一封回函。这封回函源于该院办理的一起买卖活体河豚涉嫌犯罪案件。
河豚虽有毒,却是众多食客趋之若鹜的珍馐。2024年5月,赵某、刘某受利益驱使,从非正规渠道收购了一批活体河豚,并转手卖给当地餐饮店,二人的行为涉嫌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今年6月,案件被移送至康巴什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该院经审查认为,赵某、刘某具有自首情节、自愿认罪认罚,且未造成实际危害后果,符合不起诉条件。7月15日,该院对赵某、刘某作出不起诉决定。
为解决不诉之后如何处罚等问题,7月31日,康巴什区检察院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听证员、人民监督员、行政执法人员等应邀参加。此次听证会还创新引入了专业辅助人机制,邀请对食品安全政策有深刻见解的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陈磊参加。听证会上,办案检察官全面介绍了案件事实、证据认定及法律适用情况。陈磊提出专业意见:“河豚毒素毒性极强,本案虽未造成实际危害后果,但销售行为本身已带来重大风险,依法应予以行政处罚。”专业意见有力支撑了行政处罚的必要性与合法性,也引发了现场热烈讨论。听完各方意见后,赵某、刘某在听证会上诚恳悔过。
经过多方意见碰撞,与会代表一致认同检察机关拟提出的由行政机关对赵某、刘某进行处罚的检察意见。8月1日,康巴什区检察院向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发检察意见书。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办理质效,该院于今年3月创新听证会机制,除邀请有专业背景的听证员外,还邀请在相关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辅助人参与听证。该机制主要适用于涉及专业领域、需要特定技术判断或政策解读的案件,根据案件涉及的领域,从行政机关、行业协会、专家学者等专业人才中选聘人员担任专业辅助人,参与听证并就专业问题发表意见,为检察机关提出检察意见、检察建议提供专业支撑。
“该机制不仅破解了行刑责任衔接的实务难点,也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增进司法公信,让被不起诉人心服口服,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康巴什区检察院检察长额尔登达来表示,该院将继续深化该机制,做实轻罪治理的“后半篇文章”。